200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和公司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一般项目3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署名第一作者在《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际金融研究》等经济类高级别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金融研究》《财经论丛》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 基本信息
- 科学研究
- 教学研究
- 招生与就业
[1] 2001年9月~2004年12月, 湖南大学 ,金融学 ,博士研究生
[2] 1998年9月~2001年6月, 湖南大学 ,金融学 ,硕士研究生
[1] 2004年7月~至今, 浙江财经大学
[2] 1994年7月~2004年7月, 湖南省永兴县第三中学
[1]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期限错配治理研究(批准号24BJL1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在研。
[2]风险承担视阈下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与效应研究(批准号71773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已结题(后评估“优秀”)
[3]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异质性、偏差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批准号712732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已结题(后评估“良好”)。
[4]决定货币政策可信度的特征因素研究(批准号09YJC79023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已结题。
[1]何运信,王祺琦,胡旭. 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基于“竞争分流”与“技术溢出”双重视角的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4年第3期。
[2]何运信,陈飞. 银行业竞争加剧还是抑制了企业金融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年第6期。
[3]何运信,洪佳欢,王聪聪,骆亮. 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银行风险承担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国际金融研究》2021年第12期。
[4]何运信,骆亮,胡兴宁,王聪聪.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阻梗效应研究,《财经论丛》2021年第10期。
[5]何运信,许婷,钟立新. 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第2期。
[6]何运信,贾富成,耿中元. 货币政策冲击、银行风险承担与企业研发创新,《财经论丛》2020年第2期。
[7]何运信、陈荣达、钟立新.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偏差及其异质性的形成机制,《财经论丛》2017年第10期。
[8]何运信,耿中元,李翔. 消费者通货膨胀感受的性别差异及原因,《财贸经济》2016年第8期。
[9]何运信、钟立新、耿中元. 收入差距、货币需求与中国高M2/GDP之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第6期。
[10]何运信、沈宏、耿中元. 居民与专家通货膨胀预期的差异及两者间关系——流行病学模型在中国的检验,《金融研究》 2014年第5期。
[1]金融理论与政策
[2]货币经济学
[3]金融学
[4]经济学学科导论
[5]信用管理理论
[6]中央银行学
[7]国际金融
版权所有©浙江财经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电话:0571-87557012 邮编:310018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3号-1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5号
总访问量:
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