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辉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高级实验师,同时,也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博士生,他在博士学习期间荣获了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自2011年起,他便开始从事博物馆文创研究。截至目前,他已设计出20余款博物馆文创产品,发表了20余篇中外文论文(包含1本专著,SSCI Q1论文2篇)。同时,他主持15+个科研项目。目前,他是多本S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SSCI Q1, Top)、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SSCI Q1)。
联系邮箱:chenghui2050@163.com, hui.cheng@zufedfc.edu.cn
一、承担课题:
[16] 博物馆文物创意转化的绩效评价工具设计与应用研究(202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省市合作”课题,省部级)
[15] 设计治理下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绩效评价研究(2024年度杭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副省部级)
[14] 浙江文博文创设计创意绩效评价研究(2023年院级重点课题,院级重点)
[13] 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海宁文博文创产业设计治理体系研究(2023年海宁社科青年人才定向课题,院级重点)
[12] 设计治理下海宁博物馆文创产业规划研究(2022年院级课题海宁专项,院级)
[11] “社会创新”视域下博物馆文创设计治理研究(2022年浙江省公益基础研究计划,省部级)
[10] 基于“服务设计”的浙江文博文创服务创新发展研究(2019-2020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省部级)
[9] 产业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创服务体系研究(2020年院级重点课题,院级重点)
[8]“文化兴盛”目标下的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2019年度杭州市社科规划年会专项课题,副省部级)
[7] 艺术授权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体系研究(2020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部级)
[6]基于高校影剧院的文创类课程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2019年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院级)
[5] 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体系研究(2019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副省部级)
[4] 基于影剧院平台的文创类项目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8年度院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重点项目,院级重点)
[3] 名人文化在海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2018年海宁市社科研究规划课题,院级)
[2] 海宁文化IP形态及衍生品设计研究(2017年院级一般课题,院级)
[1] 东方影剧院品牌衍生品设计研究(2016年院级一般课题,院级)
二、学术成果:
[32] Constructing and validating the museum product creativity measurement (MPCM): dimensions for creativity assessment of souvenir products in Chinese urban historical museum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4年总第280卷)
[31] An in-depth analysis of PCMI dimensions for museum creativity(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23年总第50卷)
[30] Exploring Correlations of PCMI Metrics in Museum Creativity through Line Chart(AHFE2023会议论文)
[29] The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PCMI in the Context of Museum Creativity(DSIE2023会议论文)
[28] Insights on Metrics’ Correlation of Creativity Assessment for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HCII2023会议)
[27] Exploring the Chinese Design Concepts that Shape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for Museums (DSIE2022会议论文)
[26] 设计治理: 治理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创及其治理工具设计(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25] 面向社会治理的文博文创产品服务系统研究(《创意城市学刊》2023年第3期)
[24] 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文博文创设计治理体系研究(《工业工程设计》2023年第5期)
[23] 博物馆文创产业中设计的现状、定位、历史与应有角色(2022 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委会·博物馆文创实践与研究论文集)
[22] 国内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综述——基于对《包装工程》所刊发的文创产品设计主题论文的分析(《包装工程》2022年第12期)
[21] 历史博物馆文创设计理念的沿革与嬗变(《创意城市学刊》2022年第4期)
[20] “文化兴盛”目标下杭州文博文创产业培育路径研究 (《创意城市学刊》2021 年第1期)
[19] Model Construction of Museum Culture and Creativity Industry with Society Governance Targeted (AIID 2021会议论文)
[18] “社会创新”视域下文化创意驱动社会治理研究(2020第二届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论文)
[17] Research of User-Center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ICIDDT 2020会议论文)
[16] 博物馆文化创意的边界与“文创思维”(《中国文物报》2020年4月14日第5版)
[15] 商业授权下的博物馆文创设计竞赛赛制优化研究(《中国博物馆》2020年第1期)
[14] 杭州市博物馆提升“最后一个展厅”服务的方法(《杭州蓝皮书:2020年杭州发展报告》)
[13] 盐官古城研学游深度规划思考(《创意城市学刊》2019年第3期)
[12] “文化兴盛”目标下的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杭州市第五届学术与咨政年会论文)
[11] 杭州市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杭州市社科院《成果要报》/《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1期)
[10] 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包装工程》2019年第24期)
[9] 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成因研究(《艺术与设计》2019年4月刊)
[8]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体系框架构建研究(“地方性博物馆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
[7] 文创产品避免“同质化”现象的方法——以海宁为例(《设计》2018年第19期)
[6] 基于知网搜索结果的“文创产品”主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2018年第15期)
[5] 以“文创产品”为主题的文献综述研究之一(《工业设计》2018年第2期)
[4] 初构品牌衍生品设计的理论路径模型(《设计》2017年第12期)
[3] 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三点思考(《设计》2015年第19期)
[2] 基于产品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探析(学位论文,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1] 浅析当前国内旅游纪念品行业(《设计》2013年第11期)
三、作品获奖参展:
[32] 《大吉大利》“千年风雅打开宋潮·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2020年)
[31] 《全然得胜》第七届“万科杯”文创设计大赛优秀奖(2020年)
[30] 《大吉大利》“中国首届非遗创意大赛”优秀奖(2020年)
[29]《大吉大利》“纹藏国际纹样设计大赛”入围奖(2020年)
[28] 《在天愿作比翼鸟》“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2020年)
[27] 《比翼双飞》四面山七夕文创大赛优秀奖(2020年)
[26] 《波点小燕》四面山七夕文创大赛铜奖(2020年)
[25]《黎锦再生》“第二届礼纸纹样设计大赛”特邀作品展(2020年)
[24] 《蝙蝠葫芦纹》“福文化创意大赛”入选奖(2019年)
[23]《满载而归》“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希腊展览(2019年)
[22]《越地旗》“汉字国际巡回展•法国里昂”(2019年)
[21] 《满载而归》“汉字国际巡回展•法国里昂”(2019年)
[20] 《福禄双全》大运河文创设计大赛铜奖(2019年)
[19]《婺剧变脸》“婺声·物语”金华市首届婺剧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2018年)
[18] 《乾隆帝的印与跋》嘉兴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入围(2018年)
[17]《萝卜丝欣喜若狂晚会》获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4-2015 银奖作品(2016年)
[16]《杭式菜食味伞》获“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天堂伞入围奖(2015年)
[15]《杭帮菜色》获山西平面设计展入选奖(2015年)
[14]《大马士革异色鞋》获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入选(2015年)
[13]《杭式菜(一)》获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入选(2015年)
[12] 《委身与复兴》获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平面设计类优秀奖(2015年)
[11]《萝卜丝欣喜若狂晚会》获第九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平面设计类三等奖(2015年)
[10]《杭式菜主题礼品》获首届学院派奖视觉传达类二等奖(2015年)
[9] 《食煮厨房》获首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优秀奖(2015年)
[8] 《良渚神徽已穿越》获首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优秀奖(2015年)
[7] 《东山的小鸟大象》获《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3》优秀作品奖(2014年)
[6] 《大眼精灵——多功能玻璃容器》获“靳埭强设计奖”入选奖(2013年)
[5] 《黄公望的家》参加“2013中国·台州设计力量作品展”(2013年)
[4] 《东山的屋檐》获第七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入选奖(2013年)
[3] 《东山的小鸟大象》获第七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优秀奖(2013年)
[2] 《黄公望的家》获中国富阳城市礼品创意设计大赛设计类铜奖(2013年)
[1] 《双手好舒服》《乔迁喜》《变脸》入选第二届国际艺术设计研究生优秀作品展(2013年)
四、社会组织:
[12] 字魔营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2020年)
[11] 敦煌设计形态学联盟会员(2020年)
[10] 中国设计师沙龙CDS会员(2020年)
[9] 尖荷行动全国实战导师(2019年)
[8] 黄淮学院客座教授(2019年)
[7] 中国食物设计联盟发起成员(2019年)
[6]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会员(2019年)
[5] 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员(2018年)
[4] 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会员(2015年)
[3] 北京包豪斯文化艺术院理事(2015年4月-2017年4月)
[2] 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会员(2015年)
[1] 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2013年)
五、荣誉称号
[2] 2019·浙江年度杰出创意设计师(2019年)
[1] 2018·浙江年度杰出创意设计师(2018年)